近来,国家金融监督办理总局印发《银行业稳妥业养老金融高质量打开施行方案》,明确要求银行稳妥组织深化参加多层次、多支柱养老稳妥系统建造,加大对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撑。近年来,银行业稳妥业以服务民生保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着力点,深化金融供应侧结构性变革,大力进步金融服务我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我国式老龄化的才干与质效。
养老保证系统加快完善
本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人口数据显现,到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到达31031万人,初次打破3亿人。从年纪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份额为22%,其间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0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
跟着我国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稳妥系统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应战。本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开第三支柱养老稳妥,全面施行个人养老金准则,活跃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工作和养老产业方针机制,推动银发经济快速打开。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变革”分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树清表明,我国已构成全球规划最大、保证有力的养老稳妥系统,但当时仍存在显着的集体差异、区域差异以及城乡差异,尤其是居民养老稳妥与员工养老稳妥之间距离较大,亟需经过准则变革逐步缩小这种距离。
事实上,经过40多年的变革探究,我国根本养老稳妥已掩盖近11亿人。此外,企业年金和工作年金这两个第二支柱准则,算计掩盖7000多万人,资金积累超越5.7万亿元;第三支柱则包含方针支撑下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总规划约8万亿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稳妥学院副院长孙洁表明,跟着个人养老金准则的逐步落地,我国多层次养老稳妥系统根本树立完结,并逐步进入安稳打开阶段。
郭树清以为,当时城乡居民养老稳妥的首要集体是农人,但根本养老稳妥的月均匀待遇仅为240元,而城镇员工养老金则到达每月3200元。他主张,未来几年应大幅进步居民根底养老金水平,逐步向城镇员工养老金的低线挨近,争夺未来5年至6年内显着缩小城乡养老收入距离。此外,面临新业态和灵敏工作集体的添加,郭树清还主张进一步推动养老稳妥“扩面提质”,完善相关方针,完成养老稳妥掩盖人群愈加广泛。
与此一起,金融赋能养老的立异形式也在不断打开。我国人保、我国人寿、我国安全、泰康稳妥等稳妥公司一方面加大力度接受企业年金和工作年金办理事务;另一方面推出“稳妥+康养”服务,将金融与医疗服务有机交融,为晚年人供应更全面的养老处理方案。商业银行也紧跟趋势,推出了多样化的养老理财产品和养老储蓄方案,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出资供应更多挑选。
业界人士以为,养老金融打开不只需求稳健的准则保证,也应强化危险办理,科学拟定出资战略,保证养老资金的安全性和长时刻安稳性。此外,养老金融的推广和遍及还需求大众广泛参加和了解,金融组织应活跃打开有用的大众教育,进步民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信赖度。
养老金融产品继续升温
跟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储蓄和出财物品正逐步成为社会重视的热门。传统的养老保证形式日渐显现出缺乏,仅靠根本养老稳妥已难以满意晚年人对日子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开端自动进行养老储藏规划,养老金融产品正迎来快速打开的黄金期。
近年来,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不断移风易俗,尤其是自2022年个人养老金准则正式施行以来,各类金融组织纷繁布局个人养老出财物品,以抢占商场先机。国家社会稳妥公共服务渠道数据显现,到2025年3月30日,全国共有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998款,其间储蓄类产品466款、基金产品288款、稳妥产品211款、理财产品33款。稳妥类产品数量显着添加,现在占比到达21%。其间,专属商业养老稳妥25款,占比11.8%;年金稳妥119款,占比56.4%;分身稳妥67款,占比31.7%,商场挑选愈加多样化。
养老储蓄产品因安全性高、操作简略,深受偏好稳健出资集体的喜爱。一起,养老理财产品和养老方针基金也表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业界专家指出,养老方针基金具有显着的生命周期特色,可以依据出资者的年纪和退休规划灵敏调整财物装备,逐步成为年青集体进行养老出资的首选。
但是,在个人养老金准则实践推广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方,准则推出初期商场存在显着的重数量、轻质量现象,导致账户空置率较高,很多资金仍停留在活期存款状况,没有得到有用出资,这与账户流动性缺乏、存取约束严厉、交纳上限偏低一级准则规划上的问题有关,约束了出资者参加的活跃性。
在此布景下,进步养老金融产品适配性成为金融组织迫切需求处理的问题。跟着年青人日渐成为养老金融商场的主力消费集体,金融组织需求深化研究年青集体的消费心思和出资习气,开宣布更靠近年青人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
在本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指出,年青人需对未来养老做好预期与规划。养老金变革不只是准则层面的调整,更需求年青人自动参加和提早规划,才干保证未来具有更高质量的养老日子。他主张年青人从现在开端了解并参加个人养老金准则建造,无论是购买养老稳妥,仍是参加银行、稳妥公司供应的养老金储蓄方案,都应及早规划。
除了个人行为,社会和方针环境也对年青人的养老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周小川主张政府经过税收优惠、方针补助等办法,鼓舞年青人活跃参加个人养老金建造。一起,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养老稳妥准则,也将为年青集体供应更好的养老保证。他着重,方针引导至关重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才干推动养老金变革顺畅推动,保证每位公民都能享遭到更完善的养老保证。
当时,跟着年青集体养老储藏知道增强,一些金融组织已开端自动从年青集体的视角布局养老金融商场,比方经过强化出资教育宣扬,协助年青出资者更深化地知道养老储蓄和出资的重要性及其长时刻价值。此外,在养老金融产品不断丰厚的一起,也需求警觉产品规划同质化,难以满意出资者个性化需求的问题。专家主张金融组织进一步加大立异力度,以养老储藏为中心,打开差异化产品规划,构成良性竞赛的商场格式。
养老“刚需”服务逐步铺开
跟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凸显。从供应养老金融支撑到供应养老服务,社会各界正活跃探究怎么丰厚养老服务供应,以更好地满意晚年人集体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当时,养老服务的内在已逐步扩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补助和简略的日子照顾,而是逐步向多元化、全方位服务转型。特别是跟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推广,养老稳妥服务形式正加快转型晋级。泰康之家副总裁兼养老社区工作部总经理徐晓欢表明,养老服务的打开趋势是组织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深度交融,这种“养联体”形式已在多个城市打开实践。
以北京市和平里大街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由泰康之家运营,经过树立专业养老组织,并充分使用其服务优势,为周边社区居民供应助餐、晚年大学、日间照顾等服务,使养老稳妥与社区日子紧密结合。每天招待数百位白叟的“友邻餐厅”就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典型实践。
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遭到欢迎,但推广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居家养老是大都晚年人的首选,但是在失能、半失能晚年人集体中却有更多的困难需求战胜。第五次我国城乡晚年人日子状况抽样调查显现,现在我国失能白叟约3500万人,占悉数晚年人口的11.6%。晚年人患病率是全体人口的4倍,带病生计时刻均匀超越8年。
针对这些应战,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明,将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科学布局养老设备,构建“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打开社区嵌入式养老组织,让失能白叟就近得到照护。此外,经过整合资源、完善健康支撑系统,促进居家、社区、组织之间服务的高效联接,加大方针支撑力度,向居家社区养老歪斜,进步普惠性、根底性、兜底性服务供应。
泰康之家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多个省市推广的“单位养联体”社区养老形式,也正试图破解上述难题。经过建造社区才智服务渠道,打破养老服务供应与居家养老需求之间的信息壁垒,有用进步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和呼应功率。徐晓欢表明,未来养老业的打开不只需求进一步扩展根本养老稳妥的掩盖面,更要进步养老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社区靠近居民日子,更能精准把握晚年集体的实在需求,打开社区“养联体”形式,将有用满意晚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
面临继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应战,养老保证准则需求进一步立异和深化变革。徐晓欢以为,养老服务未来的打开方向应整合组织、社区、居家养老三者的优势,完成资源的高效使用和服务的精准供应,打造真正可继续的养老服务生态系统。这不只需求方针引导,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未来,跟着养老保证系统继续完善和服务形式不断立异,将为晚年人发明更舒适、更有庄严、更有保证的晚年日子。(经济日报记者 武亚东)